佛弟子文库 > 首页

【佛学漫画】做个「不二」之人

维摩诘:从此做个不二的人,如夏花之绚烂...

受菩萨戒后给家人做荤菜可否

问: 受菩萨戒后给家人做荤菜可否? 大安法师答: 受菩萨戒的人你自己不要吃可以...

修习净土法门的方法论是什么

问: 修习净土法门的方法论是什么? 大安法师答: 方法论就是信愿行信愿持名。首...

去助念应抓住哪些重点

问: 临终人将往生时,同修去助念,应抓住哪几点?最快速、最有效、最能减轻亡者的...

头脑发胀时,可以观想眼前一片绿地或清水

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,两个七马上就结束了,大多数人用功都有很大的进步,都有...

要明心见性,首先要知道如何调心

我们在此打禅七,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静坐的方式、调心的方式,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。...

初学坐禅,先要学会放松

居士们来到禅堂,一定会感到禅堂的气氛很紧张、很严肃。禅堂的气氛,在当今的时代,...

六即佛之理即佛

六显因果之事相 即显佛性之理体 佛性的理体是平等的,就是说,你不管打妄想也好,...

谁说公务繁忙的人就不能念佛往生

张师诚,字心友,号兰渚,浙江吴兴县人。有一天,他父亲梦见太阳的光芒照耀在窗户上...

过不了临终四关,念佛人也照样去轮回

黄武城,江苏泰州姜堰人。家族世代都研究儒学。一日,黄武城遇到法宗和尚,教导他念...

能否往生,看你心中杆秤倾向哪一端

妙成,湖州(今浙江吴兴县)菰城何氏人家的女儿。天生聪慧,童年时,妙成的容貌举止...

演莲法师《在家菩萨戒浅说》不酤酒戒

优婆塞戒,虽为身命,不得酤酒。若破是戒,是人即失优婆塞戒。是人尚不能得暖法,况...

演莲法师《在家菩萨戒浅说》不邪淫戒

优婆塞戒,虽为身命,不得邪淫。若破是戒,是人即失优婆塞戒,是人尚不能得暖法,况...

极乐世界为什么能够圆证三不退

第二个约正念的功德。能够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,就是你往生的话,都能够阿鞞跋致...

高慢之人得果报是怎么样呢

我们看经文的第三段─慢。 所谓的慢是一个高举相,就是这个人仗恃自己的功德,把自...

蕅益大师《学菩萨戒法》之《四十八愿文》

稽首三身圆满尊, 一切真如觉性海。 称彼法界等虚空, 种种庄严大愿海。 果因交...

演莲法师《在家菩萨戒浅说》不虚说戒

第三 不虚说 优婆塞戒,虽为身命,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。若破是戒,是人即...

下人不深,不得其真

今天讲印祖的《竭诚方获实益论》中的关于求取世间学问的几则故事。竭诚就是诚心诚意...
更多最新文章

佛说阿弥陀经

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...

佛说无量寿经

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...

净土五经日诵集要(净宗早晚课)

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,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净土法门单刀直入、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。信愿持名,乘托阿...
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
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 「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...

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
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...

大悲咒注音版

1)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)南na 无mo ...

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
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...

地藏菩萨本愿经

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,夜摩天宫,无量菩萨来集,说偈赞佛,尔时觉林菩萨,承佛威力,遍观十方,而说颂言, 譬(...

普贤行愿品

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...

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

佛告阿难: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 阿难,云...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
香赞: 炉香乍(zh) 爇(ru)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...

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
如是我闻。一时,薄伽(qi)梵(fn)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(yu)音树下,与大苾(b)刍(ch)众,八千...

佛遗教经

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...

佛说十善业道经

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...

佛说八大人觉经

为佛弟子,常于昼夜,至心诵念,八大人觉: 第一觉悟: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;生灭变异,虚伪无...

华严经·净行品

(据《华严经疏钞》分段)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: 一、十种三业 佛子,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?云何...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
御製无量寿佛赞  西方极乐世界尊,  无量寿佛世希有;  能灭无始亿劫业,  令彼苦恼悉消除。  若人能以微...

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
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...

十小咒注音版

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...

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
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...
更多佛教经文  注音版经文

佛经读诵安置须知

读诵须知: 1、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,如来法身舍利,亦当作真佛看,不可作纸墨等看。礼诵持念,种种修持,皆当以诚...

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

佛告比丘:汝等当受持锡杖,所以者何?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。又名智杖,彰显圣智故...

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

乞食,又称为托钵、分卫、行乞,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,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,也是比丘...

佛教十恶与十善

【十恶】 由彼三业,能成十恶。恶者乖理之行,谓众生触境颠倒,纵此感情于身口意,动...

小乘二宗之略要——俱舍宗、成实宗

俱舍宗 自佛灭后百年余,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,义学纷纭。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,世...

佛学常见辞汇(十四画)

【像末】 像法与末法。见正像末条。 【像法】 正像末三时之一,像者相似,在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代,其后一千...

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

中国人素重礼仪,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。而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,不仅特殊,而且颇...

各宗要略——禅宗

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。宗指禅学,禅宗是以心传心,见性成佛,教外别传,不立文...

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

《优婆塞戒经》云:不应造作半身佛像。若有形像,身不具足,当密覆藏,劝人令治;治已...

广超法师《佛学基础知识》

业力与轮回 一、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,梵语(Karma),巴利文(Kamma),中文翻译为业。业有三种...

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?

佛像落成后,择日致礼而供奉之,谓之开光。亦曰开眼,或曰开眼供养。佛说一切如来安像...

赵朴初老居士《佛教常识答问》

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1. 问: 什么是佛教? 答: 佛教,广义地说,它是一种宗教,包括它的经典、仪式、...

什么叫涅槃?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?

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,涅槃,梵语,此云寂灭、无生。谓由断除烦恼,尽除生死,所显清...

食存五观

在佛门中,学道者吃饭时,要观想: 一、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: 面对供养,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,并思量粒米维艰...

何谓三界

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,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。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,所说诸法重在心...
更多佛法入门

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

问: 顶礼法师!证严上人一直强调: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无缥缈的东西,不要去追逐修行...

为畜生道念佛有用吗

问: 有时看到畜生道的众生,我们在心里为它默念阿弥陀佛,做三皈依,这样是不是就算为它们授了三皈依和种下金刚种...

星云大师《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》

各位法师、各位护法信徒: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一天,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? 涅槃是我们...

大安法师:念佛如何才能感应道交

问: 法师慈悲,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,到底怎样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? 大安法师答: 我们讲念佛...

慧律法师:在家众要怎么修行

什么叫做修行?现在说在家众三点: 第一,要守我们的本分;第二,一定要深信因果;第三,要老实念佛,印光大师有开...

圣严法师:面对不想活的人要如何劝说

问: 近日常有自杀的消息,有些人是因日子不好过,生病、欠债、事业失败、感情破裂等;有时候活下去,真的不容易!...

如何看待净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见

问: 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,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,就是净土法门内部,对于同一个问题,也是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...

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

问: 请师父开示,是否得了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更易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? 大安法师答: 这个问题是这样来看待的,...

人人都有佛性,为何还要学佛

问: 人人都本具与佛同等的佛性,为何还要学佛? 证严法师答: 虽然人人本具佛性,因后天的习气深重而迷失了,学...

李炳南居士: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

问: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? 答:有鹦鹉往生之例,因为它们能作人言,性情灵敏,教以念佛,朝夕不变。说到底它们能够...

为父亲担心,该咋办

问: 顶礼法师。我心里很痛苦,小时父母离异,我被判给了父亲。父亲对我比较冷淡,我前面的二十几年不快乐。现在我...

舍报往生法是否可取?

问: 是否存在舍报往生法,即舍去当生快速求生净土,在家人可以操作吗? 大安法师答: 在净土宗的历史上,舍报往...

如何去报佛恩?

问: 如何去报佛恩? 大安法师答: 要思惟佛对我们的恩德,那是比山还高,比大地还广。用大山之高、大地之广来比...

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

问:惟觉老和尚传的禅法,有什么特色? 我现在的教法顿渐互相为用,先修数息,再参话头及放下。参话头也是一种方便...

如何与慧律法师交流问题

问: 祖国大陆的佛弟子无法与上人近距离交流,修行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办? 慧律法师答: 在修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种种...
更多佛学问答

【佛教词典】多人行杀一切皆成杀生业道

【多人行杀一切皆成杀生业道】 p0624   俱舍论十六卷十一页云:若有多人集为军众,欲杀怨敌,或猎兽等;于...

【佛教词典】引业

(术语)对满业之语。牵引众生五趣四生之业也。又名引因,索引业,或总报业。但大小乘解其名义,其说少异。毗婆娑论...

【佛教词典】外道四见

【外道四见】 是外道就诸法的一、异、常、无常等所执的妄见,可由三方面说明:一、妄执‘法’之一、异。二、妄执世...

【佛教词典】无所著

为佛十号之一。异译为应供(梵 arhat,巴 arahant,音译阿罗汉),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;盖佛不着尘染...

【佛教词典】辟除诸恶陀罗尼经

(经名)一卷,赵宋法贤译。此陀罗尼能除毒虫等之难。...

【佛教词典】三世因果

(术语)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寻因果也。因果经曰:欲知过去因者,见其现在果。欲知未来果者,见其现在因。(古以此...

【佛教词典】五观

(一)五种观法。即:(一)真观,谓观真谛之理而断见思惑之空观。(二)清净观,谓于既除见思惑之清净身,断尘沙惑...

【佛教词典】阏伽花

(杂名)阏伽上所浮之花。用樒。由此转为奉佛之花。...

【佛教词典】阿维罗提

(界名)Abhirati,又作阿比罗提。阿閦佛之净土名。在东方。吴译之维摩经下曰:阿閦佛阿维罗提世界。同注曰...

【佛教词典】智者于蕴善巧

阿难陀言。云何智者于蕴善巧?佛言。智者于五蕴。如实知见。是蕴善巧。谓如实知见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。是...

【佛教词典】故骨如山

(杂语)谓生死流转,一有情之故骨,一劫之间如山也。杂阿含经三十四曰:世尊告诸比丘,有一人于一劫中生死轮转,积...

【佛教词典】觉岸

(譬喻)比迷于海,譬觉于岸。佛也者,到于悟岸者也。玄赞一曰:庶令毕离苦津,终登觉岸。【又】(人名)元吴兴沙门...
更多佛教词典

舍自心污秽的娑婆,取自性清净的极乐

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,我们就了解,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...

有坚定的信愿很难,如何才能坚定地走下去

问: 我是因癔病进入佛门,我想真心地请教,有坚定的信愿是我最想得到的,但我认为很...

预知时至是可遇不可求的

在古德的往生实例中,有许多人是预知时至而往生的,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?预知时至,...

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,否则必着悲魔

原文: 学佛之人,一举一动,皆须留心。至于念佛,必须志诚。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,此...

大安法师:念佛是为了什么

问: 念佛是为了什么? 大安法师答: 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的时候,每天系念佛号很好,但每天有妄想,...

培养临终的第二念

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?临终第二念的正念,正念!第一念的正念不容易做到。诸位你相信你临终的时候是身...

传喜法师:念佛是否就不用持戒?

信众: 师父好!有很多人说,只要肯念佛,只要相信阿弥陀佛,就不需要约束自己,也不需要持戒,请问师父,他们的说...

弥陀经中的「行此难事」是否指持佛名号

问: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,行此难事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? 大安法师...

何苦还要恋恋不舍

故劝念佛人,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,要断生死心切,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,则念念是了...

【推荐】花季在极乐绽放——肺癌少女往生故事

我今天把《净土》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,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本寺助念团助念的一个小...

圣严法师《有聚有散才能成长》

俗话说:「天若有情天亦老」,可见爱情、友情、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,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,尤其是生离死别...

临终十声念佛与一生五逆十恶孰轻孰重

临终念佛十声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他一生都在造五逆十恶,造作那么多的恶业,业重的...

日常如何修行净土

这是从《印光大师文钞》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何修行净土的教言。这里简单做个...

破五戒复又忏悔,能否超越下品中生

问: 在家居士破五戒,复又忏悔,命终往生,能否超越下品中生? 大安法师答: 你可千万不要抱这个侥幸的心理。在...

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

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,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,灵感善巧而得到人们的尊崇与赞...
更多净土文章

修行人的三大精进

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,更要正精进,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,则会与道相违,导致不...

研真穷妄名之为学

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:研真穷妄名之为学。盖能深造自得,则左右逢其源。那么我们修学佛...

六波罗蜜成就了菩萨十种自在

诸佛菩萨,他一方面想办法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,一方面在广大的人事当中积功累德,这个...

宣化上人:不老不死的「我」在哪里

时波斯匿王。起立白佛。我昔未承诸佛诲敕。见迦旃延毗罗胝子。咸言此身死后断灭。名为涅槃。我虽值佛。今犹狐疑。云...

4种补钙的蔬菜

说到补钙,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喝牛奶、骨头汤或是服用钙片,其实补钙不仅仅局限于这些食物。不少蔬菜其实也有补钙的作...

两声口哨换来50年牢狱之灾

近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去死吧、你是猪之类的不文明用语。虽然网民们只是一时情绪,并无特...

《佛说法灭尽经》的预言

《佛说法灭尽经》:法欲灭时,女人精进,恒作功德;男子懈慢,不用法语,眼见沙门,如...

为病人助念,会承担病人的业力吗

问: 有人说,为病人助念,病人的业力就会转移到助念者身上,要替病人承担病苦。请问这个说法正确吗? 答: 这个...

一切都是假,唯有修道真

世间一切幻化,如露如电。故祖师说:一切都是假,唯有修道真。 一个人一生下来,身弱...

八句古言,开悟今人

1、宵行者能无为奸,而不能令狗无吠也。 --出处:《战国策韩策》 释义:宵行是走...

佛门高僧——圆拙老和尚

绪言 圆拙老法师的声誉载道,已早为教内外人士所敬慕,而其倡印佛经、培育僧才的创举...

精诚的道心

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,父母双亡后,更是抛家散财,到深山没有人的地方,以茅草搭了座屋子,以蓬蒿为床席,日日...

宣化上人:不要老想着升官发财

小朋友!不要想如何升官?如何发财?怎样能在世界上有名望?怎样能在国际上出风头?应该要想怎样才能为人类谋幸福,...

该如何用功

问: 请法师开示修习《道次第》需要注意的关键。对于其中的法义,虽然有所了解,却无法建立胜解。这样的情况下,该...

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,都是虚幻的

「一念」之道,就是佛经里所说的:「心生种种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」这个事实,说明宇宙万法都从心而生,并且随时随地...

如何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错误言行

问: 在生活环境中改不了自己的错误言行,怎么办? 大安法师答: 首先,你能感觉到自己有错误言行,就恭喜你了,...

凡夫心的几个特点

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是生灭心,它有几个特点: 第一是攀缘。 我们的心是没有一刻宁静的...

怀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碍

万修万人去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。阿弥陀佛太慈悲,太有威神力了。从这里我们也感觉到修...

国土有哪三种

我们要知道,极乐国土不是业力所感,我们再三强调──这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所变现! 我...

念佛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

原文 窃谓座下此心,实属不可思议。然于关中用功,当以专精不二为主。心果得一,自有...

佛法的真实受用

佛法是觉悟的宗教,可以使人内心达到宁静,祥和、智慧、慈悲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可是实际上,许多人学佛多年之后依然...

真正的庄严

一天,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,正当大众在聆听佛陀说法时,一位面容憔悴的比丘蹒跚地走到前方顶礼佛陀;接着,向大众...

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

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,他常向弟子们说:「大家要身心俱修,若想...

曾黎的素食心得

曾黎吃素源于偶然。食素之后,曾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。对于素食者来说,吃素需要...

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

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,过访居士,适遇他出,怅然而去。寻归回龙,兹又...

人的潜能无限,但是需要开发

一个酒鬼,深更半夜回家途中不慎掉进一个深坑。这一跌,酒醒了一半,于是他努力往上爬...

临终时老实念佛,必能往生极乐世界

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 念佛的人真能够念到一心不乱,这个人到...

持名念佛一法,事则至简至易,理则至深至妙

释尊一代时教,所说一切诸法,皆为彻底解除吾人生死大患,亲证如来本地风光。法门计有...

圣一法师禅七开示

十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未成佛时,称为悉达多太子,出了家后,先后跟两位仙人学非非想定及无所有定,知非即舍,舍了...

十念念佛以及回向之法

念佛的方法,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,观像念佛的方法,即注目专缘阿弥陀佛的...

鬼神护法

1945春,虚云老和尚从云门到南华传戒。此时,云门禅寺有两位僧人,一位法名古根,一位法名传真,同住在一个寮房...

大安法师:助念与往生的关系

问: 有的助念团说助念也有师承的,通过一些其他一些方式如运掌,可以使亡者轻易往生,而且很有瑞相,请慈悲开示,...

跟着感觉走

现在社会上流行一个E世代的语言跟着感觉走,这句话充满了危机,不禁令人对时代青年的...

一切法门中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

然于一切方便之中,求其至直捷、至圆顿者,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。 既然来学佛法,入哪...

身在镜中勤修行,心作莲池自在人

彻悟大师有首偈子谈道:要作莲池自在人,娑婆肯更惹红尘?心神早送归安养,此地空余镜...

忏悔有这三种方法

忏悔有几种方法,有取相忏,有作法忏,有实相忏。这里谈到的就是在整个法界极微尘刹一...

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

心空如太空,豁然无所住。一真法界中,寂照常安住。 这个是天台的禅师,他开悟以后,...

智者的四句话

有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。他问: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、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?智者笑着望...

宣化上人:患怪病的原因

我所到的地方,每天有很多患病的人,来求医治。凡是患病的人,皆因业障深重。若是没有业障,则不会生怪病。凡是来见...

夫妻间和谐解决之道

有位少妇由于不被丈夫宠爱,心中郁郁寡欢,成为一种心病。致使她的性情乖戾,夫妇俩更合不来。 恰巧有一位高僧来到...

人生如戏努力演

在与一位居士聊天时,他问佛教到底是怎么样的,自己忽然脱口而出说:佛教就是告诉我们...

是非以不辩为解脱

「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,如饮甘露者」,修行若不能忍辱,面对批评、恶骂、挫折或...

一进佛寺心生欢喜,皆是过去生有甚深善根

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。这回玉佛寺打禅七,真是因缘殊胜,各方信心男女居士...

六根的结到底在哪里

这以下两段:第一个,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;第二个,正劝详择降伏合知解喻。 先看第...

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

【原文】 问曰:想即无想,谨闻之矣!然《方等经》中,修无上深妙禅定,令继想白毫兼...

慧律法师《修行是享受,不是负担》

对这世间的天地万物,要先学放得下,修行不能有如下的想法:(今天要大回向了,终于要结束了,可以轻松了,解脱了。...

如本法师:皈依三宝有什么禁忌吗?

皈依三宝,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,没有任何之忌讳,皈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,亦如当选总统后,就职前必先...

演莲法师《在家菩萨戒浅说》不偷盗戒

优婆塞戒,虽为身命,不得偷盗,乃至一钱。若破是戒,是人即失优婆塞戒,是人尚不能得...

做一个有修养的人

修养,是指一个人的品质,道德、气质,对生命的领悟等,是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水平。一个有修养的人,不是以地位、...

去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

世人念佛,求生西方,如果成功往生,即成为极乐众生,从此不但享有极乐世界那穷微极妙、美不胜收的物质环境,更可贵...
更多推荐文章  返回顶部